【三下乡】调研在行动 我校大学生走访特色村落

作者:纪新宇/文 秦亚男/图发布时间:2018-07-19浏览次数:160

“甫从牛背颂斜阳,又见荫塘映月光。白鹤鸣溪争宝树,乌龟戏水迎微澜。”这是诗人陈梦昭对黔江美景的描写。7月18日,我校外国语学院“青情”志愿团在黔江区黄连村村委会主任陈长杰的带领下走访调研黄连村、清杠村等地,探究当地的成功秘诀。

保障基础设施疏通交通障碍

黄连村远山如黛,山色空蒙,但是交通不便,大好风景却少有人问津。并且村民种植蜜本南瓜,一亩能产上万斤却运输不出去,导致滞销问题。十八大以来黄连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的改善,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工程成效显著,原来只有三米宽的路扩宽到七米,节假日来此地的人数大幅上升,黄连村抓住发展旅游产业的机会,又建了一个占地两百多亩的花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创造美丽景观。经过基地设施的完善,黄连村已经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提升农业效益注重乡村振兴

黄连村物产丰富,村民们有自己的果园果树也是村中道路两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里种的桃、梨等树在这个季节都已经结果,陈主任热情地给志愿者们采摘梨子,他说这梨子擦一擦就能吃,是无公害的。陈主任还介绍,近几年村里人都有了绿色种植的意识。党中央提倡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提高村民种植产品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在黄连村现在每家每户的农产品质量都十分高,销售情况也很可观。除了各种果树,村民还种桑树,养蚕,陈主任带领志愿者参观了村民的养蚕屋,可以看到,一排排的蚕处于幼年,但是其生长状况比较稳定。




打造文化乡村传承文化底蕴

乡村文化是传统的,乡村信仰是朴素的。但是,随着城镇化浪潮的加剧,人口向大中城市迁徙,农业人口的减少,导致部分偏远农村出现凋敝、衰败的现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致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在农村有逐渐流失的趋向。但是黄连村村民十分注重对传统文化、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例如在黄连村有棵岩岭树,需要三四人才能环抱起来,据说已有一千岁,见证了黄连村从唐代到现代的风风雨雨,村民对它就有特殊保护,将它视为村里的珍宝,不仅是树,村里的青石板路,吊脚楼台都保存完好,无不体现着当地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当地对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也十分重视。



生态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每一个人成为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和引领者。通过此次调研,志愿者们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力量,纷纷表示要在志愿活动中为美丽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求实通讯社 王雪银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