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农村地区的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普及,7月10日,外国语学院“钩深索隐”实践团再次出发,于松柏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宣讲活动。
不同于往日的宣讲,此次宣讲会巧妙地将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融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互动盛宴。实践团的成员们将四个不同的垃圾箱——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干垃圾(其他垃圾),幻化成了引领村民走向绿色生活的门扉。
“各位爷爷奶奶,叔叔嬢嬢,你看我手中拿的是不是擦过汗的纸,那这个还能是可回收垃圾不哟?”实践团成员刘珊娜利用现有资源和接地气的方言,从废旧纸张到过期药品,从剩饭剩菜到破碎陶瓷,每一个日常中的“小烦恼”,都在她灵活的手势与幽默的解说中找到了属于它们的“家”。
宣讲将近尾声,垃圾分类的知识在此刻欢声笑语中悄然生根发芽,松柏村的绿色革命亦悄然启航。外国语学院“钩深索隐”实践团的成员们,用他们的智慧与热情,在这片土地上播撒下了绿色的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种子定会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环保之花,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分”出绿色未来,“类”聚美好家园的动人画卷。
(求实通讯社 向梦婷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