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绽放青春之花 助力生态城市——长江师范学院顺利开展“无废城市”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作者:颜淏浠 焦涛 熊雨欣 向梦婷 徐丹丹(编辑)发布时间:2024-07-19浏览次数:66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和领域,提高学校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近日,我校共组建24支志愿服务团队,组织1000余名志愿者,开展无废城市主题相关活动70余次,累计服务时长500小时,覆盖涪陵区20多个乡镇长青青志愿者们通过切实行动守护美好家园。

守护碧水家园 助推美丽中国

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各学院志愿者团队纷纷开展“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长青青白鹤青年薪火相传志愿服务团前往涪陵大木乡展开活动志愿者手持清洁工具,穿梭于河道、河堤以及河岸两侧,用工具将塑料袋、瓶子等夹入垃圾袋中,确保河堤的整洁与卫生;政治与历史学院青语理论宣讲团去到武陵山乡水体公园,他们沿着水体河边捡拾矿泉水瓶、易拉罐、烟头等废弃垃圾,清理沿岸枯枝烂叶,并呼吁周围居民遵守《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



化学化工学院H(氢)心之光志愿者服务团去到涪陵区马鞍街道双河口社区。领队要求各位志愿者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他们仔细捡拾河道垃圾,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志愿精神;外国语学院“钩深索隐”实践团,怀揣着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与强烈责任感身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精神抖擞沿着万寿桥周边的河岸线展开了细致的搜寻工作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筑梦家志愿者服务团志愿者们于涪陵区滨江大道开展巡河活动对沿途的大小垃圾进行收集清扫河道垃圾被一一清理干净,变得焕然一新。




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在未来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参加“河小青”净滩、水源地保护、环境美化等志愿服务活动,传播绿色生态文明知识,为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绿色发展 共建美好未来

教师教育学院以垃圾分类为主题,为石沱镇的孩子们带来一堂寓教于乐的环保课堂,为石沱镇带来了一抹新绿。志愿者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例,仔细分析各类垃圾的性质,向孩子们传授垃圾分类的技巧,引导孩子们轻松掌握分类要领绿色智慧环境学院去到石龙社区向当地居民介绍新污染物对人体器官、神经、生殖发育等健康危害呼吁大家守护绿水青山,共防新型污染物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春星火筑梦团”去到马鞍街道大鹅·鹤凤社区志愿者以引人深思的《垃圾星球》动画视频为引,并结合图片与具体案例,为小朋友们细致地讲解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介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生不息”志愿者服务团前往大顺镇明家社区,志愿者们带领小朋友们制作植物画小朋友们利用手中的画笔彩纸和树叶制作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植物画激发小朋友们从大自然中获取生命的力量。



一系列趣味环保科普课堂的顺利开展,呼吁大家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宣讲生态文明 促进环保文旅

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逐梦”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前往涪陵区青羊镇安镇社区志愿者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将文化旅游中的环保理念娓娓道来精心设计环保知识问答游戏和观众分享环节让村民们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化学化工学院H(氢)心之光志愿者服务团去到涪陵区李渡街道龙桥社区,志愿者身着亮绿色马甲,前往当地居民的家中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生活习惯。



外国语学院“钩深索隐”实践团于涪陵区义和街道松柏村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实践团成员利用现有资源和接地气的方言,从废旧纸张到过期药品,从剩饭剩菜到破碎陶瓷,每一个日常中的“小烦恼”,都在志愿者灵活的手势与幽默的解说中找到了属于它们的“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蒲公英”志愿服务团去到东泉社区志愿者通过播放动画短片,展示环境污染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让小朋友们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关乎人类生存和未来的大事。



一次又一次的环保宣讲,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新的动能。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必定会走向更加繁荣、和谐、可持续的未来。

此次“无废城市”系列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意识的宣传,进一步培养长师青年的环境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环保,争当“无废城市”建设的倡导者、宣传者、践行者,努力形成“无废城市”建设人人参与、“无废城市”建设成果人人共享的共建共享共治良好社会氛围。

(求实通讯社 颜淏浠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