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推普筑梦乡村 调研赋能振兴——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普推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活动

作者:姚立杰 雷婷婷发布时间:2025-07-06浏览次数:13

语言是文化的纽带,更是乡村振兴的桥梁。为积极响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政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75日,数学与统计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者及部分青马学员前往重庆市涪陵新城区金银社区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活动,以青春之力架起语言沟通桥梁,赋能乡村发展。

活动当日,骄阳似火,却挡不住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他们沿着蜿蜒的乡间小道,走进一户户农家院落,用亲切的笑容与真诚的话语,迅速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为调研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在调研过程中,志愿者围绕居民普通话使用频率、学习渠道、社区推广举措等核心问题,与居民展开深入交流。面对部分居民因时间紧张、心存疑虑而拒绝配合,以及老旧小区住户分散、入户困难等重重挑战,志愿者们灵活调整调研策略,耐心和居民们解释调研目的,以专业态度和务实作风,确保获取真实可靠的一手数据。



调研结果显示,中老年群体长期浸润于方言环境,日常交流以方言为主,普通话使用频次极低。虽具备一定普通话理解能力,但表达时存在发音偏差、词汇量匮乏等问题;儿童群体在学校课堂可接触普通话,然而放学归家后,受家庭语言氛围影响,普通话练习缺乏持续引导,出现语言衔接断层情况。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乡村普通话推广的现实困境,也为后续工作指明方向。

此次调研不仅聚焦居民个体,还与社区工作人员展开了深度对话,针对推普薄弱环节进行补充调研,全面了解现有工作难点与规划,为形成系统性、针对性的调研报告积累丰富素材。经过一天的调研,团队已在调研过程中积累深刻感悟,团队发现,不同年龄段、职业背景的居民,普通话掌握程度和学习路径差异明显;同时,社区现有推普工作存在系统性规划缺失、资源整合不足、长效推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后续调研分析与实践建议提供了方向。



语言相通是民族相融的前提,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此次调研的顺利开展,是推动普通话在社区深度普及的重要一步。通过挖掘推广痛点,能为后续定制精准方案提供依据,助力消除语言交流壁垒,促进社区多元文化融合,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代际、沟通邻里的纽带,更以青春实践,诠释数统学子服务社会、助力文化振兴的担当,为构建和谐语言生态注入活力。

 

 

(求实通讯社 李欣怡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