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长江科创学院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组织学生投身传统文化调研,深入乡村探寻锣鼓艺术遗韵,以青春力量传承文化根脉,让古老锣鼓声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乡音里的锣鼓传承课
在乡村文化活动室,一位老人成为“特殊讲师”。他站在摆满锣鼓乐器的桌前,向该院学生讲述锣鼓艺术的前世今生。从历史渊源到演奏技巧,从民俗寓意到传承故事,老人用乡音传递着锣鼓文化的温度,学生们围坐聆听,在传统艺术的讲述中,开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文化之旅,为后续探寻锣鼓遗韵筑牢认知根基。
指尖上的非遗韵律
听完讲解,学生们纷纷上手体验。一位身着学院志愿服的女生,在老人指导下敲击锣鼓,感受节奏韵律。从生疏试探到逐渐找到节奏,每一次敲击都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敬畏。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触摸锣鼓艺术的肌理,理解其独特魅力,让非遗传承从“听故事”走向“亲实践”,让传统文化在青春指尖流转。
调研里的文化解码
围绕“科创下乡探锣鼓遗韵 青春逐梦传铿锵之魂”主题,学生们开展实地调研。他们走进乡村角落,与村民交流、了解锣鼓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探寻传承现状与困境。从街头巷尾的访谈,到对演奏场景的观察,学生们用脚步丈量文化传承的土地,用调研挖掘锣鼓艺术的当代价值,尝试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思考。
此次三下乡传统文化调研,该院学生以聆听为始、体验为桥、调研为翼、传承为责,在乡村土地解码锣鼓遗韵。他们用青春行动诠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担当,让锣鼓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之路,因青春力量而更显蓬勃,也为高校学子参与非遗保护、文化传承写下生动注脚。
(求实通讯社 邬美婷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