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街道石龙社区活动室变身“食品安全小课堂”。长江师范学院绿色智慧环境学院曙光青年志愿者服务团成员展示食品包装袋,为社区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科普实践课。他们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为孩子们的暑期健康筑牢第一道防线。
课堂上,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互动环节。他们利用准备好的道具,讲解食品包装袋的秘密——如何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及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标志。“过期食品就像过了站的火车,不能再上我们的餐桌。”形象的比喻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孩子们睁大眼睛,争相指出志愿者展示的包装袋上关键信息,对“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病从口入,手是关键!”课堂重点转向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志愿者通过播放趣味动画短片,强调餐前便后洗手的重要性。随后,教学进入高潮——现场教授科学洗手“七步法”。志愿者们分组示范,孩子们在指导下认真练习:掌心相对搓揉,手背交替摩擦,指缝交叉清洁,指尖掌心旋转,拇指旋转紧握,最后清洁手腕。一套口诀动作下来,孩子们学得兴致勃勃。志愿者耐心纠正每个孩子的动作细节,确保洗手步骤规范有效。
此次活动,将严谨的食品安全知识转化为儿童可感可学的趣味体验,有效提升社区儿童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基础卫生习惯。志愿者们扎实的专业准备、亲切的互动方式、务实的服务态度,不仅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和社区的好评,更展现出当代青年学子心系民生、服务社会的担当,为守护社区儿童健康假期贡献坚实的青春力量。这堂关乎健康的必修课,为石龙社区的夏日增添一份安心的守护。
(求实通讯社 梁紫桂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