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涪陵区大顺镇,00后返乡创业人刘明瑞正以青春力量书写乡村振兴故事。
刘明瑞来自河南郑州,毕业于重庆的一所高校。也正是这段在重庆的求学经历,使得她对重庆山水乡村、人文地理满怀情感。在深圳打拼时,刘明瑞偶然从朋友那里得知大顺的零污染农副产品销路不佳,又被中间商压价,所以她决定返乡搭建产销桥梁,助力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
创业路上困难不少。当地居民觉得她年轻,对她不够信任,认为她在这里坚持不了多久。而且,这里的物流成本很高,比深圳的物流费贵了将近十倍,且渠道难找、运输频次低。此外,城市消费者对“零污染”也存在怀疑的态度。面对这些挑战,刘明瑞开展溯源直播,带消费者云参观种植采摘全流程,让农产品“生长透明化”。并且推进零污染村庄品牌化,以“产品+故事”的模式销售,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
创业中同样有着藏在温暖细节里的成就感。在创业初期,刘明瑞以一位卖手工编织的鸡蛋篓的爷爷为主人公,拍摄了一段宣传视频。刘明瑞拍摄的初衷本是想向大众展现乡村里老手艺人与老手艺的故事,可出乎意料的是,视频发布后,很快就有人联系后台,表明要买老爷爷的鸡蛋篓。老爷爷滞销的鸡蛋篓被一批接着一批的卖出。刘明瑞在推动手工技艺传承的同时,也为老爷爷增加了一份收入。
这场意外的“双向奔赴”格外动人:爷爷用一辈子的坚守保住了老手艺,而刘明瑞的镜头让编织这门手工技艺被更多人看见;爷爷信任这个年轻姑娘,愿意让她把自己的鸡蛋篓和故事讲给外界。刘明瑞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她用新媒体的力量为老手艺产品开辟了新销路。“那种努力没有白费的感觉,真的特别有成就感。”刘明瑞笑着说。
对于那些想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刘明瑞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创业的首要条件就是轻资产试水、了解市场需求;其次,要寻找“乡村合伙人”,快速地在当地建立起信任;最后,深入基层是关键突破点,创业者要学好基础农业知识、利用政府政策支持,拉近与村民之间的联系。
采访末尾,她回想起有人问过她的一个问题:“你回乡村后悔吗?”对于这个问题,她坚定回应:“城市有城市的繁荣,农村有农村的生机。看到村民因销路打开而露出笑容,我不后悔!”
刘明瑞的返乡创业路,是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她以创新坚持,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也为更多年轻人的返乡创业之路点亮了前行之灯。
(求实通讯社 孙可嘉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