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非遗文旅拓新路 农产优销结硕果——长青青 “青禾声影”志愿服务团探索非遗文旅融合与农产品传播新路径

作者:雷秋月 曾欢/文 曾欢/图发布时间:2025-07-09浏览次数:12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产业为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7月9日,长青青“青禾声影”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深入重庆市涪陵区大木镇宣王村,围绕“非遗+文旅”融合发展与农产品传播范式创新两大主题,分队开展调研活动,探寻全媒体时代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



深入宣王村,探寻大木山歌的发展新篇。志愿者们走进大木镇宣王村,与当地村支书,生产队队长等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大木山歌的艺术特色及传承现状。在与宣王村村支书赵仕兵的交流中得知,大木镇现有6名山歌传承人,每年都会在大木镇举办两至三次山歌表演。但是,受经济因素影响,多支大木山歌表演团队迫于生计已经解散,大木山歌目前面临传承断代的困境。此外,宣王村生产队队长洪仕荣介绍,近些年村里年轻人外流严重,大木山歌的唱腔、唱词仅靠老辈口口相授,年轻人既缺乏学习兴趣,也难以靠此维持生计,让大木山歌的发展之路更显曲折。




聚焦大木山货,探索媒介融合传播新路径。大木镇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天然氧吧和避暑胜地。高山糯玉米、白菜、土豆等农产品的生长得益于此。近年来,当地农家乐呈现出旅游业与农业协同发展的态势,依托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进一步带动农产品销售。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直播兴起后,村支书赵仕兵亲自上阵直播,效果显著。但由于宣王村地处相对偏远,电商运营中物流成本较高,电商销售这一板块见效甚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木山货的进一步发展。赵仕兵及洪仕荣表示,让山货真正走出大山、走进城市还需要政府和村民共同努力




从非遗文化传承到农产品传播创新,涪陵区大木镇正以多元探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后续,长青青“青禾声影”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大木镇优化“文旅非遗电商”融合模式,让文化传承有活力、产业发展有潜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求实通讯社 张桂钧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