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长江科创学院志愿服务团在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龙腾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科创小课堂活动,这次的主题是充满趣味的“愤怒的河豚”。活动以独特的科学实验为载体,带领社区小朋友探索生物与物理知识的奇妙融合,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堂伊始,志愿者老师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河豚视频,引出当天的实验主题。视频中,河豚在遭遇威胁时迅速鼓起身体,模样憨态可掬,瞬间吸引小朋友们的目光。老师借此向大家提问:“为什么河豚会在危险时刻把自己变成‘气球’呢?”在孩子们充满好奇的回答后,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的原理,原来这是河豚为了保护自己,通过吸入大量空气或水,使身体膨胀,从而吓退天敌,同时还联系到压强、气体变化等物理知识,让小朋友们在了解生物现象的同时,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随后,志愿者老师开始引导小朋友们动手制作“愤怒的河豚”模型。大家利用小苏打、气球、塑料袋等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过程中,孩子们时而专注思考,时而相互交流,遇到问题时积极向老师请教,现场气氛热烈又充满活力。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图形各异的充满奇思妙想的“小河豚”新鲜出炉。在展示环节,小朋友们自信满满地介绍自己作品的设计思路和独特之处。
此次“愤怒的河豚”科创小课堂活动,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了解有趣的生物知识,又接触到相关的物理原理,真正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学习。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锻炼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科学的兴趣也愈发浓厚。该院志愿服务团表示,后续还将带来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科创活动,持续为乡村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助力。
(求实通讯社 邬美婷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