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当地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科学、践行环保,让化学智慧融入日常,7月12日,化学化工学院H(氢)心之光志愿者服务团于重庆市涪陵区珍溪镇,开展“生活有化学 智慧伴我行”主题课堂。
课堂以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用品为钥匙,轻轻打开化学世界的大门——当洗衣液、牙膏、白醋、食盐这些熟悉的物件被一一展示,孩子们眼中瞬间燃起探索的火花,仿佛在与“老朋友”重新相识。
在“解密核心成分”环节,志愿者化身故事讲述者,用鲜活比喻拆解抽象原理:表面活性剂是身手矫健的“双面特工”,一端牢牢抓住油污,一端紧紧牵住水流,眨眼间就把污渍带离衣物;水壶里恼人的水垢,原是碳酸氢钙受热变身的碳酸钙“顽固分子”,而白醋里的酸能轻松“说服”它溶解,这便是酸与碳酸盐的奇妙反应;牙膏中的氟化物像一层坚不可摧的“牙齿铠甲”,小苏打则是身怀绝技的“多面手”,既能瓦解油污,又能让糕点在烤箱里鼓出蓬松的姿态……一个个贴着生活标签的案例,让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化学从不是课本里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藏在衣食住行里的“老朋友”。
整堂课像一场轻松的探索之旅,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生活场景里触摸化学的温度,在趣味互动中筑牢安全的堤坝,更悄悄播下一颗“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种子。
(求实通讯社 邬美婷编发)